)。这门课的主讲是Dr Billy Wu,是一位非常年轻有为的亚裔教授。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搜一下他的简历,我就不搬运了。拥有机械工程和Earth Science & Engineering PhD背景的他,一直活跃在能源领域,专攻方向是汽车电池结构的优化(和他早期在日本尼桑的工作经历密切相关),和我们的数学老师Sam Cooper也是Faraday Institution的同事。在帝国理工学院的这些年,他也深度参与了3D打印和增材制造(Additive Manufacturing)相关的研究。这些专业背景让他对于设计工程这样需要跨学科的专业情有独钟。
在第一节课上,他就提出了许多新生都会有的疑问:“设计工程专业的学生,应该最擅长什么?”对此,他给出的答案是一段他和前同事在饮水机旁的对话:
这句话对我很有启发,也让我一下子对Billy产生极大的好感。另外提一下,这门课还有一位教授Dr Chandramohan George,他同时是一家创业公司的总监,协助Billy的教学。
材料与制造其实分为了两个部分,第一学期讲材料科学,第二学期讲制造方法。受制于篇幅,上篇里我们只讲Materials的部分。
我们学习materials,主要侧重于:物质的性质和材料的实际应用。不像专业的材料科学或者材料工程,我们学习的课程重在让我们了解如何去学习材料学的知识,并且能够和实际联系起来。在广度和深度上,为了适应课时的限制,已经有所取舍。另外的亮点是,这门课引入了material experience的概念,开云彩票即对材料的感受,体感触感和其所蕴含的情绪、意义,这些也是可以量化分析的。优秀的设计,必然离不开对材料的准确把握和控制。
简而言之,我们要根据用户的需求,和产品本身的功能性,去倒推所需要材料的必要性质,从而帮助客户选择最合适的材料来满足他公司的需求。
我的tutor group分到的内容是:egg carton(装鸡蛋的容器)。(没错,还是那个制作Rube Goldberg Machine拿了奖的黄金组合,可以看看我之前写的文章。)
具体的过程不细说了,最后我们要求完成一份不超过十页的technical report(个人完成),来阐述我们的最后选择和原因。Billy说了,采取这样小组合作讨论、个人完成论文的方式是为了让我们学会合作解决问题,同时开始学习如何正确地写学术论文。
第一学期末,便是期末(中)考试。考试共1.5小时,全部是问答题,也有计算推导题。非常仁慈的教授每年都是换汤不换药,只要认真刷了往年的卷子和tutorial sheets,而且记忆力惊人的话,基本上拿A是妥妥的。
首先我得再次强调,Design Engineering最后收获的是工程硕士学位,因此不同于一般的设计,我们需要appreciate材料和他们的制造工艺。相比一些设计者忽视了材料的物理性质而产生了不切实际的设计想法,或者材料工程师因为专注于物理性质的优化而忽略了材料本身对用户体验的影响,design engineers融合了两者的长处,能够把自己的专业能力发挥得更好。
但是,由于有限的课时,我们很难通过课堂掌握足够的知识,但是,通过这一个学期的学习,系统性地引入了材料学科的学习方法,对未来的自主学习和研究有着很大的帮助。
本期讲述了材料与制造课的前半部分。下一期,为大家分享的是制造(production)部分的内容。
最后挖个坑,我在酝酿专门用一篇文章写写Materialise项目的完成过程。相当有趣。喜欢我的文章的话,不妨点个关注,以后可以及时收到更新(也方便你们督促我更新)。谢谢。